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新人新事 > 文章页

城市的意义在于放大人的机会

时间:2025-05-01 14:49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 次
城市的意义在于放大人的机会---古今中外,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大多是自发的、由经济因素所驱动的。在城市中务工,收入相对高,但是生活成本也高。如果经济利益低于农民的期待,那么他们就不愿意留在城市中,不愿意成为城市居民,乡村向城市的流动就会减弱。

  编者按:9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意见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同时还强调要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据悉,自国务院2014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

  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此我们发表本报特约记者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教授的专访,以飨读者。

  行政城市化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经在中国的媒体上署名发表了三篇有关城市化的文章:《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城市化如何让农民工受益?》《中国城市化需去政治化》。您在文章中频繁提到行政城市化这一现象,可否解释一下它的内涵?

  黄亚生:城市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意味着乡土意识及行动和生活方式向城市意识及行动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但中国城市化中乡和镇的地位大多是由自上而下的行政审批决定的,即由地方政府批准哪一个是镇,哪一个是乡,其分别不是通过人口规模、人口密度、经济活动等来明确界定。

  行政手段对城市化进程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城市—农村二元户籍制;户籍壁垒的存在硬生生地将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人口排除在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权利和福利体系之外。

  古今中外,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大多是自发的、由经济因素所驱动的。在城市中务工,收入相对高,但是生活成本也高。如果经济利益低于农民的期待,那么他们就不愿意留在城市中,不愿意成为城市居民,乡村向城市的流动就会减弱。反之,如果农民认为留在城市会使自身的经济地位和其他福祉得到提升,那么他们就愿意成为城市居民,拥抱城市意识和生活方式。这样的城市化是自然而然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政府在2014年3月16日推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至今已两年有余。文件指出,将“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虽然政府不会放弃其引导地位,但“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的承诺是一个显著的进步。

  黄亚生:如果不改革户籍制度,“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城市化很难发生。

  《中国社会科学报》:取消户籍制度是否会导致人口无序流动和扎堆式分布?这似乎是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大忌。政府的意图在于推进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将居住年限等条件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挂钩,并以此作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

  黄亚生: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只要运用科学的人口管理策略,有条理地管理人口迁移问题,就不会导致人口无序流动,相反还能利用外来移民来促进城市的发展。

  当然,改革户籍制度不排除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对人的理性判断、权衡利弊的能力有信心,更要允许人犯错。第一代流动人口很可能会犯一些错,犯了错才能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经验,进而调节自身的期待和选择。公司也是这样,初期的产品不见得合适,不见得富有竞争力。但是,还是要投放到市场上。唯有如此,才能收集到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然后据此改进、优化产品。

  现有的户籍制度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胜枚举。拥有本地城市户口,子女就可以上本地的学校,家庭成员就可以去本地的医院就医,就可以享受城市户口带来的一系列公共产品;如果没有本地城市户口,就要自己解决子女教育等问题,解决的主要方法就是储蓄。谨慎性储蓄行为直接抑制了消费。和城市中非本地户口的白领阶层相比,农民工的储蓄率更高。在2009年和2010年,我和中山大学、《南方都市报》发起了针对广东省农民工的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广东地区农民工的储蓄达到了收入的40%。第一位原因就是子女的教育,占到农民工消费支出的1/3。老家建房是第二位的原因,这个原因很能说明问题。大部分农民工根本没期待在城市里待下去,自然不会舍得在城市中消费。中国一直在讲提振内需的迫切性,如果能够解决2.3亿农民工遭受的户籍制度歧视问题,内需不足、过于依赖外需的状况应该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除了掣肘消费外,户籍制度对中国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社会层面,在于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家庭和代际撕裂。超过6000万的留守儿童就是户籍制度的受害者。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侵犯,难以获得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难以获得及时的心理支持。在这种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容易呈现犯罪倾向,遑论个人前途、成就。近40年来,中国经济为何能高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同其他几个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质量比较高。如果放任留守儿童问题继续侵蚀中国赖以崛起的人口质量,无疑会对下一个10年、2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而这一切的根源即在于生硬的城市—农村二元户籍制。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1

   1

+1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01 21:05 最后登录:2025-05-01 21: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