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迅雷、张德礼】 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社会保险基金对财政补贴的需求可能持续上升。这种潜在支出责任,也是当前财政加杠杆的约束之一。 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四类,生育保险已按照社保基金的财务制度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它的资金来源,有保险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和委托投资收入。 需要区分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前文对社会保险基金做了简要介绍,而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理解为是国家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压力,而设立的战略储备基金。同时成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管理这笔资金,社保理事会通过专业化的投资,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贡献积极力量。 财政补贴占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比例在两成左右。2013年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为7372亿元,2023年提高到了24271亿元,10年时间增长了229%。除2020年因疫情社保可以阶段性缓缴,导致当年财政补贴占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比例跳升至27.7%以外,最近十余年的其它年份,这一比例在20%-23%之间小幅波动。 但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2013年公共财政支出中,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占比为5.3%,2023年上升到了8.8%,剔除2021年的异常扰动外,最近十余年该比例呈持续回升之势。 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集中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以最新数据2023年的为例,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总额为24271亿元,其中对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补贴分别为17511亿元、6735亿元,占比分别为72.1%和27.7%。而对失业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的补贴总额只有25亿元。 进一步拆分看,可以发现财政资金在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时,侧重点有所区别。2023年面向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贴规模,分别为7731亿元、5991亿和3789亿元,占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贴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4.2%、34.2%和21.6%。对比来看,2023年面向城乡居民、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金额,分别为6613亿元和122亿元,占比分别为98.2%和1.8%。 由此可见,目前对城镇居民社会保险相关的财政补贴集中在养老,而对农村居民社会保险相关的财政补贴则以医疗为主。2023年城乡居民月平均养老金为223元,同期城镇职工月平均养老金为3742元。这种差距一方面使得目前财政资金对农村养老的补贴相对较少,更多投向医疗,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未来对农村养老的补贴大概率将保持高增长。 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金额,除2020年因疫情短暂下降外,其余年份都在上升。但是剔除掉财政补贴后,2013年到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的其它各项收入,都小于当年的支出,2019年开始这个缺口超过1万亿元。这意味着2013年以来,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金额能够持续增加,主要是靠财政补贴在支撑。 展望未来,社保保险基金对财政补贴的需求可能较快上升,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人口老龄化加速,会在收入和支出两端同时增加社会保险基金,尤其是基本养老金的缺口。工作期间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用,退休后开始领取养老金,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意味着缴纳的人越少、领取的人越多,对财政补贴的诉求越高。 2014年到2023年,中国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抚养比从13.7%提高到22.6%,同期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金额,从4798亿元提高到17511亿元。根据OECD偏保守的预测,2040年之前中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持续较快上升,2060年将达到53.1%,这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的缺口可能将长期且较快地扩大。 一些学者定量测算了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张琳琳的研究显示,在基于现收现付制度的情况下,即使养老金收入和支出同时增加,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支出的增速更快,2020年到2035年,中国养老金的累计缺口将达到30.3万亿元。由于养老保险基金可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张琳琳的测算显示,即使是按混合型明星基金9.1%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测算,2020年到2035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也将达到26万亿以上。 (责任编辑:) |